zhou蒋鉴生平

生平简述

上海1930年
上海1930年
周明栋蒋鉴夫妇周明栋蒋鉴夫妇

蒋鉴出生于1902年,浙江定海望族白泉乡人,处士蒋昌炽之长女。五岁丧失双亲,由舅父王启宇先生(中国近代著名纺织工业家和慈善家)在上海抚育成人,自幼生活优裕,十四岁肄业于上海裨文女学。其族舅父顾维钧大使(字少川)是中华民国杰出的外交家。1919年,十八岁(虚龄)的她与宁波镇海人同济大学医科生周明栋(儿科名医)在上海结婚,后从夫姓,名曰周蒋鉴。夫妇虽无亲生子女,但伉俪之情尤笃。周医生的祖父维乔先生是上海商界的巨擘。1921年,周明栋先生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在杭州和汉口相继开设诊所。

伤兵之母蒋鉴赠送负伤将士棉被重复前线。
伤兵之母蒋鉴赠送负伤将士棉被重返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鉴毅然决定去义务看护伤兵,一贯拥护抗日救国的周医生则竭力助成。此时汉口妇女抗敌后援会成立,并组织妇女训练班。周夫人经过一个月的受训和实习,成为一个速成课的护士,并被选为护士长,之后成为汉口妇女抗敌后援会救护训练组组长。同时,周医生以及诸位名医担任妇女训练班的义务教导,培养了不少救护人材。九月下旬,蒋鉴带领着护士们开始在驻汉口的军政部第五陆军医院义务服务,而且自费为伤兵添置用品。她待伤兵如同亲兄弟一般,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被伤兵称赞为“伤兵之母”。三个月后,一千二百名伤兵集资为 “周太太”合购金质徽章一枚,红旗帜一面,又赠给周医生“急公好義”匾额一方,七八百人将匾额送至其家中。爱国将领冯玉祥于1938年初会见蒋鉴,并赋长诗《周夫人》,赞颂她为中国的“南丁格尔”。不久,第五陆军医院开始陆续西迁,医院决定先将重伤将士转移到宜昌,轻伤的暂时留在汉口休养院。同年二月,蒋鉴率领护士们乘船离开汉口,将重伤将士向陪都重庆转移,途中在宜昌延搁了二个多月。此时的她渴望着早日赴川,则可正式为伤兵服务。

难童之母蒋鉴和丈夫周明栋与川五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难童之母蒋鉴和丈夫周明栋与川五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1938年三月十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蒋鉴是发起者之一。五月间,她在前往重庆之前,因事从宜昌回到汉口。当她准备再次西行之际,保育会副理事长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托她护送一批难童入川。虽然蒋鉴尚未从事过保育工作,但她自信能够胜任这份义务和责任。于是,她率领第三批百名难童于五月二十五日晚从汉口乘船入川,六月十九日抵达重庆。七月里,最喜欢孩子的周夫人在家人长辈的激勉下,从四川分会第一保育院(川一院)领来一百零一名难童到合江筹建川五院,担任义务院长。为纪念卢沟桥事变,该院成立于七月七日。蒋鉴一贯挑选那些特别需要医治和照顾的病弱难童。身为护士的她坚信自己和丈夫儿科专家周明栋一起能使这些多病的儿童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果真如此,半年功夫,院里孩子们的病疮就都肃清了。在建院后的两年里,她又从重庆临时保育院陆续带回两百名难童,并在八华里以外的蔡(石)坝建立起分院(该院原为周明栋夫妇的住宅,今贯湾村附近)。

合江2018
风景秀丽的合江县城位于长江与赤水河的汇合处。(笔者2018年摄)

建院初期,为安置校舍和购买医食用品,保育会拨给的一千元开办费不够用,蒋鉴便独自一人向社会各方募捐,动员亲属及同乡友人,例如誉为“中国灯泡之父”的镇海人胡西园先生,并且自费贴补。她不但力求教育与卫生合乎儿童需要,而且为该院的财政和管理作出长远规划以渡难关,同时还要时刻为儿童躲避日寇空袭寻求安全之地。周夫人没有亲生子女,据她的学生回忆,她却特别会施予母爱。她对儿童的生活学业关心备至,孩子们都喊她周妈妈。周明栋医生在重庆开设诊所,求医者门如市。他时常自带药品来保育院给儿童治病,孩子们叫他周爸爸。随着院童的增多和院医离职,1940年上半年,他放弃自己的业务,成为义务院医,不但替孩子们诊病,并且每星期买不同东西散发给他们。蒋鉴在任期间,没有一个儿童死亡或逃亡,此成绩为众人所称道。

蒋鉴名片
蒋鉴名片

蒋鉴办学严谨,全力聘用最好的老师。课余时间,她多次组织儿童抗日宣传队到各处演讲和义卖,以推动合江的民气。同时,蒋鉴仍惦记着伤兵们,胸前时常佩戴伤兵合购的那枚金质徽章。为唤起民众与伤兵难童联系起来向着抗战的总目标前进,她还屡次组织儿童到第五陆军医院进行演出、慰问伤员、购置慰劳品。为教养好院童,身为院长的她积极从事社会工作。1939年,她联络合江妇女成立合江妇女会,动员广大妇女都来关心难童。中央电影摄影场曾派摄影师来院拍摄难童生活纪录片《第二代》,在国内外放映。教育家陶行知也派人挑选九名有特长的儿童进育才学校深造。蒋鉴撰写的文章《一个新的试验》发表于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战时教育》。由于她的认真工作和热情关怀,川五院的儿童个个健康成长,成为四十八所保育院中最优秀的保育院之一,受到全国保育总会嘉奖。

CCTV央视纪录片《第二代》2013
央视2013年新摄制的纪录片《第二代》介绍了潘孑农先生的《第二代》和川五院的详细情况。(请点击图片登录央视网)

为了难童和伤兵,蒋鉴长年不分昼夜忘我地工作,可谓鞠躬尽瘁。1940年七月,她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入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进行治疗。住院期间,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女士特电该院加意疗治,冯玉祥将军及夫人李德全亲临视病。手术后不久,周夫人因思念难童而回合江,在蔡(石)坝分院的家中养病。在她病危期间,院童年长者自动轮流侍奉。

蒋鉴曾经立志终生从事保育和教育工作。由于疾病缠身,她应邀撰写的工作记录《伤兵与难童》的手稿未能被寄给黄炎培先生主持的《国讯》杂志社,之后一直由周明栋医生及家人珍藏。临终时,她嘱咐将伤兵共赠金质纪念章一枚呈献政府拍卖,以所得款项捐给保育总会充作基金。周夫人在亲人和学生的关怀照顾下于十月五日賫志而殁,年仅三十八岁。

蒋鉴—伤兵之母、难童之母
蒋鉴 — 伤兵之母、难童之母

无党派人士蒋鉴病逝合江后,川五院难童悲哭失声如丧慈母,全国负伤战士纷纷举行遥祭和定期默哀。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来电致唁,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亦发来唁电。十一月十日,合江各界举行追悼大会,刘清扬代表保育总会前来参加并致悼词。十一月二十日,重庆各界集会追悼,宋美龄向追悼会赠送横匾,上有“精神不死”四个大字。陪都新闻媒体《中央日报》、《新华日报》、《新蜀报》、《大公报》等先后出纪念专刊、社论和文章。邓颖超亲自撰写《痛悼蒋鉴》,刊登在《新华日报》的《妇女之路》悼念专版。冯玉祥将军为之作长诗《悼“伤兵之母”》,在多个重要报刋上同日发表。1944年三月,冯玉祥将军亲自来合江到蒋鉴灵柩厝处致祭,并在《川南游记》中写下悼念诗歌《蒋鉴女士》

CCTV央视纪录片《他们与天地共存》系列片的第四集《道义担当》2020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20年九月四日播出大型纪录片系列节目《他们与天地共存》的第四集《道义担当》(请点击图片登录央视网。)

抗战胜利后,蒋鉴的灵柩被迁往重庆,下葬于江北区嘉陵江畔。1991年三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将蒋鉴纳入由该社编辑出版的《革命烈士传》丛书的第六集。台湾中央通讯社在2014年编辑出版的《影像•中國:1911-1960》一书中将她列入1938年度风云人物之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18年将蒋鉴的事迹纳入大型纪录片系列节目《他们与天地永存》的筹划和制作。2020年九月四日,该系列节目的第四集《道义担当》向世人生动的展示了蒋鉴可歌可泣的故事及其家藏文献。

蒋鉴邮票
中国邮政为纪念建国60周年发行《巾帼英雄》个性化邮票。蒋鉴被收录其中。

原载:《摇篮》2019年第六十六期

笔者在四川省战时儿童保育历史研究会主办的《摇篮》杂志上发表了《蒋鉴女士生平简述》一文之后继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而在此之上,笔者将这篇文章作了适当调整和改良。

相关阅读

合江各界追悼大会报告

蒋鉴丈夫爱国名医周明栋

《革命烈士传》第六集

老家族谱

《合江县志》